首页 春秋战国

长平之战赵国不换下廉颇的话 赵国最后还会输吗

作者:未知点击量:546  来源:历史知识网

对长平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,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。长平之战赵国如果没有换人而是让廉颇继续对战的话,赵国最后能不能力挽狂澜?

漆灰骨末丹水沙,凄凄古血生铜花。白翎金竿雨中尽,只余三脊残狼牙。我寻平原乘两马,驿东石田蒿坞下。风长日短星萧萧,黑旗云湿悬空夜——李贺《长平箭头歌》节选

战国时期,赵国在“长平之战”失败,45万士兵和民众被坑杀,秦国一统的步伐已经无法阻止了。“长平之战”有多关键,可想而知。很多人会想,如果赵国不换上赵括,是不是秦国就不会胜利,一统中国的是谁就不了解了。

赵国败给秦国,究其原因还是国力悬殊、生产力不同罢了。一个落后的奴隶制国家,对阵经过商鞅变法后的封建制国家,谁赢谁输,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。赵国临场把廉颇换下来,派一个“纸上谈兵”的赵括白起,不过是加速了失败的进程罢了。生产力上的优势劣势,就算是廉颇也无法扭转、

秦朝和赵国的这场战争,本来是可以避免的。赵国国君连上了17座城池,在明了解这是韩国献给秦国的土地后,依旧想要和秦国争一争。当时秦国经过商演变法,国力强大,为了对付秦国,各国选择抱团抗秦。赵国也了解自己打不过秦国,赵国国君一开始也说,我们守城就好了。作为战国七雄之首,守住城门还是做得到的吧。

赵国国君一开始派了老将廉颇。公元前260年,秦将向长平发起进攻,这时候赵国国君早忘了守城这个想法,竟然命令廉颇迎战。结果可想而知,廉颇失败了。此后几场对秦国的战役,廉颇都失败了。要了解,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后,做到了全民皆兵。长平之战中,除了40万秦军,还有20万平民也参与战斗中。他们平时耕种,打仗就成了战士,调动迅速,让人措手不及。

吃了几次败仗,还把重要的城池给丢了,廉颇明白自己打不过秦国,干脆退到丹河东岸,修筑壁垒,就是不出战。连赵国最厉害的武将都打不过,赵国国君也明白了,自己现在没有实力和秦国叫板。有人提议去秦国议和,有人建议先联合其他国家,让人秦国害怕,然后再去议和。如果赵王选择后者,那么长平之战还不至于那么惨烈。

惋惜历史不能倒退,赵王可能怕秦王恼怒,选择直接去秦国。秦王好吃好喝的招待赵国使者,并且还宣扬已经和赵国议和了。其他国家一听,心想看样子赵国已经对秦国臣服了,就不打算管赵国了。秦王一面调动大军准备攻打长平,一面让赵国使者误以为议和成功。为了一举歼灭敌人,秦国派出了让人闻风丧胆的白起

白起对上赵括,简直就是摧枯拉朽。秦国把赵军打得连连败退,各诸侯国赶来支援赵括。局面瞬间变成了多打一。这时候商鞅变法的重要性来了,秦王动员河内郡的老百姓斗都去支持长平的秦军。最后赵括被乱箭射死,为了防止死灰复燃,白起竟然把上党的40万士兵和民众坑杀。

有人说了,如果换上廉颇,按照原计划固守在丹河东岸,说不定还是赢的。看看赵括,最后联合各诸侯国援助都没打赢秦国,就了解如今秦国的武力值远超赵国。廉颇在守城的时候,就曾经被攻下过西边的营垒。秦军的武力值太高了,就算守城也不一定能守成功。

就算守城成功了,廉颇也不一定熬得过秦军。秦国所在的关中本就是肥沃之地,之后又获得了成都平原,耕地更多了。而赵国的耕地面积比不上秦国。秦国还有一个优势,就是商鞅变法之后,对百姓调动能力增强了。赵括被围困之后,各诸侯国赶来帮忙,但是救援粮道被截断。相反,秦军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供应,还能迅速调动当地的士兵。

赵国败给秦国,赵括“纸上谈兵”是一个问题,更重要的是国力比秦国弱,这就注定了无法取胜。换上廉颇,不过是延缓失败进程。赵国失败,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策略失误。正如赵王所想,赵国作为战国七雄难道守不住城门嘛。如果赵国选择守城,秦军势必就攻不下,这时候赵国再联合其他国家抵抗秦国。几个诸侯国团结在一起,说不定能把秦国打败。惋惜的是,赵国国君每次都做了错误的选择。

上一个: 周赧王是不是周朝最后一位君主

下一个: 春秋五霸是谁哪几个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