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战国变法中,最重要的便是商鞅变法,其影响极为深远,跟着渊源历史小课堂小编一起探寻。
秦献公病逝之后,秦孝公继位,然而此时的秦国已十分弱小,甚至被后旗的魏国夺走河西之地数百年。曾经的春秋五霸之一如今沦落至此,如若继续这样下去,秦国怕是只有灭国。秦孝公自然不愿祖宗基业毁于自己手里,于是广纳贤才,并颁布了招贤令,对天下有才之士许诺“能出奇计强秦者,吾且尊官,与之分土。”如此有吸引力的许诺自然触动了很多能人志士,当然,其中包括当时在魏国郁郁不得志的商鞅。
当时的商鞅只是魏国丞相公叔痤的一个门客,公叔痤很是欣赏商鞅的才干,多次向魏王举荐,但魏王只封他为中庶子,一身才华无处可施,这让商鞅非常郁闷。后来公叔痤病重,魏王前来探望,公叔痤便最后一次向魏王举荐了商鞅,但这次举荐和以往的举荐不同,公叔痤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,作为丞相自然也了解魏王的性格,便告诉魏王,如果不用商鞅,那便杀了他,否则他去往别国将后患无穷。
然而魏王并没有将公叔痤的话放在心上,只觉得公叔痤病重说了胡话,一个商鞅没多大威胁。后来公叔痤对商鞅说魏王要杀他,让他走。本来商鞅就在魏国壮志难酬,但碍于公叔痤的看重,还一直举荐自己,自己若是走了这份人情不好还。这下公叔痤都放话让他走了,他便去了秦国大展才华。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施行变法,一改秦国当年“人为刀俎,我为鱼肉”的境地,更是为后来秦始皇的大一统打下了基础。
后来秦孝公去世,太子嬴驷继位便将商鞅处以车裂酷刑,虽然如此,秦惠文王却依旧是认可商鞅依法治国这个观点的。那么秦惠文王为什么要车裂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勋的商鞅呢?司马光在《资治通鉴》一书中写道:令行期间,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数千。于是太子犯法。君嗣也,不可施行。刑其傅公子虔,黥其师公孙贾。明日,秦人皆趋令。
我们通过这段记载可以了解到,商鞅变法虽然受底层百姓欢迎,但触动了贵族阶级的利益,就连太子都触犯了新法。但是太子是储君,直接关系到秦国的未来,不能对他用刑。那怎么办呢?“养不教,父之过;教不严,师之惰。”没有将太子教好,老师也有罪。太子不能受身体上的处罚,同时又要让新法有威信,便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。公子虔被处以齁刑(割掉鼻子);公孙贾被处以黥刑(在脸上刻字)。
我们知道,“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岂敢毁伤”这句话古人很重视,他们很爱惜自己的面部,因为面部的刑罚是一辈子的耻辱,受这些刑罚的人也会被别人看不起。公子虔当时对着太后说:若是我做错了,你可以砍我的一条手臂,砍我一条腿,但是你为什么要割掉我的鼻子。商鞅处决公子虔和公孙贾自然也得罪了作为太子的嬴驷。
这三个人可都不是平常人,嬴驷是储君,后来的秦惠文王;公子虔是秦孝公的兄长、秦惠文王的伯父,是王室成员;公孙贾是旧贵族成员。商鞅这不仅仅是不给嬴驷面子,更是不给秦国王室和旧贵族面子。
他变法的核心内容是集权,削弱旧贵族的势力而强化王权,动摇了贵族的王权势力,因而得罪了不少王孙贵族。虽然孝公重用你,可你只是一个商君,如何与王孙贵族抗衡。得罪了他们,你的命运就已经被注定了。
所以商鞅的结局我们可想而知。秦孝公去世后,商鞅失去了最大的靠山。嬴驷继位后,公子虔和公孙贾便告商鞅谋反。毕竟商鞅的变法很得民心,他也因此成了秦国家喻户晓的人物,许多地方的百姓甚至“只知商君而不知秦王”;又有秦孝公给的封地,手里还有重权。嬴驷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自然要除掉他。而且在他年幼时,商鞅又重刑惩罚了他的两位老师,一位还是他伯父,自小看着他长大的人,这让他一直怀恨在心。于是就以“欲反”的罪名处死了商鞅,其家眷也被诛杀。
商鞅当年的一个决定不仅将自己与旧贵族的矛盾推向顶峰,更是得罪了后来的秦惠文王,所以他必死无疑。虽然商鞅被车裂,但守旧派想要的结果却并没有出现,新法继续推行,旧贵族的势力逐渐削弱,大量靠军功晋升的新地主成为了秦国的主要势力。也幸得秦惠文王是一个英明的人,避免了像吴起死后楚国那样的境况。商鞅虽死,新法不死,这也算是对死去的商鞅最大的慰藉吧!
上一个: 文帝为什么不废了窦漪房?
下一个: 曹操当初忌惮刘备 曹操为什么没有杀刘备
相关阅读